首页 >> 寒竹属

2015年晋城市玉米病虫综合防控实施方案无腺毛蕨

文章来源:江津农业网  |  2022-09-22

2015年晋城市玉米病虫综合防控实施方案

为做好2015年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,最大限度减少病虫危害损失,特制定本方案。  一、防控目标  玉米重大病虫害总体防治效果80%以上,危害损失率控制在 5%以下,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10%。进一步扩大绿色防控示范与推广面积,有效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。  二、防控策略  认真贯彻“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”的植保方针,切实强化“公共植保、绿色植保”理念,从改善农田生态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功能出发,以抗病虫品种为基础,强化健身栽培,发挥玉米自身的抗病虫性和抗逆能力,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农业、物理、生物和化学等综合防控措施,加大物理、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力度,推动植保专业化防治队伍的建设,及时开展应急防治,实现对玉米病虫的可持续治理,确保玉米生产安全。  三、主要综合防控技术  不同生育期的防控重点:播种期做好药剂拌种,预防丝黑穗病、瘤黑粉病、地下害虫发生;苗期至大喇叭口期重点防控地下害虫、玉米蓟马、玉米螟、粘虫、二点委夜蛾、玉米叶螨和病毒病、瘤黑粉病;灌浆期前后重点防控玉米螟、棉铃虫、玉米叶螨、大(小)斑病。  (一)农业防控技术  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和主要病虫种类,因地制宜地选用抗(耐)病品种,避免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,防止病害的流行蔓延。推广精耕细作、平衡施肥、增施磷钾肥等丰产健身栽培技术,提高玉米植株抗虫、耐病能力。结合田间管理,在红蜘蛛和叶斑病发生初期及时将玉米底部有病虫的叶片摘除,对黑粉(穗)病发病株在未散苞前及时割除,装入袋中带出田外深埋。在大(小)斑病发生期,及时并垄玉米植株,加强通风,控制病害流行。  (二)物理防控技术  1、灯光诱杀 田间设置佳多频振杀虫灯诱杀玉米螟、地下害虫及小地老虎成虫,每盏灯可控制面积60亩左右。每晚8点开灯到次日6点关灯,每天早晨收集袋内虫体,将诱杀的害虫彻底杀死后深埋,挂灯时间从5月上旬至8月中旬止。  2、性诱剂诱杀 一、二代玉米螟成虫发生期,每亩放置诱盆4个,盆内加水至2/3处,并加入少量洗衣粉,水面上方1~2cm处用铁丝悬挂玉米螟性诱剂1枚。每3天清理一次虫尸,并及时加水,诱盆设置高度在120厘米左右。  (三)生物防控技术  1、Bt和白僵菌防治玉米螟 在一代玉米螟幼虫发生期,亩用每克含100亿个孢子的Bt 200毫升,或每克含90-100亿个孢子的白僵菌粉250克,加细砂5公斤制成颗粒剂,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施于心叶内。另外,还可以在4~5月玉米螟羽化前用50~100亿个/克白僵菌粉剂或Bt粉剂,每立方米喷100克封垛,降低越冬幼虫存活率。  2、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在玉米螟重发生区,在一代卵始盛期(成虫羽化率达15%)和盛期(一般距第一次放蜂7天左右)各放一次赤眼蜂。第一次放7000头,第二次放8000头,每亩放3点,每点选择健壮玉米植株,在中部的一个叶面上,沿主脉将叶片撕成两半,取其中一半放上蜂卡,沿茎秆方向轻轻卷成筒状,然后用线订牢。  3、烟碱液、苦参碱防治玉米红蜘蛛 玉米大喇叭口期,当叶螨在玉米田点片发生时,可利用烟碱液、苦参碱等生物农药进行喷雾防治。  (四)化学防治技术  1、地下害虫(地老虎、蛴螬、金针虫、蝼蛄等)。利用70%噻虫嗪种衣剂、70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等拌种或包衣,可同时兼治苗期蓟马、蚜虫(矮花叶病传毒介体)及灰飞虱(粗缩病传毒介体)等。玉米苗期施药办法参考二点委夜蛾防治。  2、土传病害(丝黑穗、矮化病)。利用苯醚甲环唑、戊唑醇等杀菌剂拌种或包衣防治丝黑穗,矮化病重的地区可用丁硫克百威拌种或包衣。  3、玉米螟。夏玉米区秋季秸秆还田,春玉米区于春季越冬代化蛹前 15 天进行白僵菌封垛,降低玉米螟越冬幼虫基数;对越冬代成虫羽化初期开始使用杀虫灯或性诱剂诱杀;成虫产卵初期释放赤眼蜂灭卵。玉米心叶期,用1.5%辛硫磷颗粒剂,每亩用量1~2公斤,加5倍细土混匀撒入喇叭口;或使用氯虫苯甲酰胺、氯氟氰菊酯、杀灭菊酯等喷雾, 可与甲维盐合理复配喷施,提高防治效果,兼治其它多种害虫。在雄穗打苞期,每亩用2.5%溴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沾滴花丝,防治二代玉米螟。大面积种植地区可推广高杆喷雾器喷洒Bt制剂防治玉米螟技术。  4、粘虫的防治。在幼虫三龄前,心叶出现半透明小斑点时,可用4.5%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,每亩喷施40--50公斤;25%灭幼脲三号胶悬剂,每亩30--40克,兑水40--50公斤,喷雾防治。  5、玉米蚜虫。在玉米抽雄前,有蚜株率达50%,百株蚜量达2000头以上时,可选用吡虫啉、抗蚜威、啶虫脒、吡蚜酮等药剂喷雾防治。  6、二点委夜蛾。对未旋耕麦田,在夏玉米播后出苗前,结合玉米田“封”、“杀”除草加入有机磷农药,或选用有机磷农药全田喷雾,尽量选用高压喷雾器打透覆盖的麦秸,杀灭在麦秸上产卵的成虫、卵及在小麦自生苗上取食的低龄幼虫。使用药剂可选用毒死蜱、阿维·高氯、辛硫磷和阿维菌素等药剂,避免单独使用菊酯类农药。在玉米6叶期前,防治二点委夜蛾幼虫,将喷头拧下,顺垄喷撒药液,或用喷头直接喷根茎部,直接毒杀大龄幼虫。用毒死蜱乳油或辛硫磷 敌敌畏 碎青菜叶(或杂草) 炒香的麦麸,对水到可握成团制成毒饵,于傍晚顺垄撒于经过清垄的玉米根部周围,不要撒到玉米上。用毒死蜱或辛硫磷制成毒土均匀撒于经过清垄的玉米根部周围,但要与玉米苗保持一定距离。  7、玉米叶螨。及时清除田边地头杂草,消灭早期叶螨栖息场所。叶螨点片发生时,可选用可选用阿维菌素、哒螨灵、炔螨特、噻螨酮、氟虫脲、四螨嗪等药剂喷雾防治2~3次。喷雾时重点防治玉米中下部叶片的背面,喷雾要均匀、细致,亩用药液量不能少于50公斤。同时加入1%尿素水,可起到恢复叶片、提高防效的作用。  8、玉米大、小斑病的防治。玉米抽雄前后,每亩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,7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--800倍液,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,进行喷雾防治,间隔7天,连喷2--3次。  四、专业化统防统治主推技术  (一)深耕冬闲田和播前灭茬。深耕冬闲田和播前灭茬,破坏病虫害栖息场所,有效降低病虫源基数。  (二)白僵菌封垛技术。在玉米螟化蛹 15 天以前,组织农民采用白僵菌统一封垛。  (三)种子处理。杀虫剂和杀菌剂等合理混配拌种,或实施种子统一包衣。采取技术统一、集中连片、整村推广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技术,加强种衣剂质量监督工作,提高治虫防病效果。  (四)诱杀成虫技术。在玉米螟等害虫成虫羽化期,组织农民使用杀虫灯诱杀各代成虫,对越冬代成虫可结合性诱剂诱杀。  (五)心叶末期病虫防控。在玉米喇叭口期,组织农民统一采用 Bt、白僵菌灌心或喷雾防治玉米螟、棉铃虫等;采用氯虫苯甲酰胺、毒死蜱、苯醚甲环唑、烯唑醇等杀虫杀菌剂合理复配,统一喷药防治病虫害。  (六)释放赤眼蜂技术。在玉米螟产卵初期至卵盛期,每亩地设置 3~6 个释放点,统一组织农民释放赤眼蜂 2~3 次,将蜂卡(放蜂器)别或挂在中部叶片背面的叶脉上。  五、组织保障措施  1、加强组织领导。各地要成立领导小组,明确职责任务,加大组织协调,尽早安排部署,强化督导检查,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,力争把玉米重大病虫危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。  2、加强技术指导。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,细化玉米病虫防控总体实施方案和推广应用技术。针对玉米病虫发生的关键时期、主要病虫和防控环节,安排技术人员深入一线指导防控工作,提高防控关键技术的进村入户到田率。同时,要大力扶持发展专业化防治组织,指导专业化防治组织及时开展应急防治和统防统治,努力提高防治效果、效率和效益。  3、加强监测与信息通报。各地要加强对玉米重大病虫害发生动态的监测,及时开展虫情、病情会商,准确发布中期和短期预报;充分利用电视、网络、报纸、手机短信等媒体发布病虫害发生防治信息。各地要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和病虫信息周报制度,在病虫害发生防治关键时期,按要求上报病虫防治动态,特殊情况随时上报。指导农民及时开展防控,提高技术到位率和防治效果。  4、加强防控物资准备。各地要根据今年病虫害防治的实际需要,通过多种渠道、多种形式备足防控所需物资,及时维修和保养施药机械和有关防治设备,对突发性病虫害,要充分做好应急防治的准备工作,确保防治工作及时有效的展开。  5、加强宣传引导。各地要采取多种形式,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宣传,推广科学防控技术。结合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的建设,因地制宜建立玉米病虫防控示范展示区,示范、展示玉米病虫绿色防控技术、优化集成配套措施以及防控效果。在病虫防控的关键时期,通过召开现场会、开展现场观摩活动、组织农民田间培训、发放明白纸等形式,向农民宣传和推广玉米病虫综合防控技术以及普及绿色防控技术,提高玉米病虫防控的科技含量。(思柔)(责任编辑:董艳雪)

重庆妇科好的医院

长沙肿瘤

海口看妇科哪个医院

苏州哪里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

宁波看阳痿早泄的医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