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最新文章

镇安县五种模式推进精准扶贫菊属

文章来源:江津农业网  |  2022-07-07

镇安县:五种模式推进精准扶贫

“九山半水半分田”的陕南镇安,面对贫困人口多、贫困面大的现状,今年来扎实开展“双包双促”,建立健全“精准识别、联动协同、绩效考核”三项运行机制,探索实施“移民搬迁、金融支持、合作社带动、园区承载、民生保障”五种扶贫模式,全力推进精准扶贫,力争到2016年末,实现全县1万户3.2万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。

搬出大山“挖穷根”

“我们从山顶上搬下来,盖起了楼房,过上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,这是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事。”西口回族镇岭沟村群众杨绪学如是说。

镇安县山大沟深,群众居住分散。近年来,县上大力实施扶贫移民搬迁、工赈异地搬迁和陕南搬迁工程,在给农民解决住房问题的同时,做到基建与房建工程同步,实施水电路、学校等基础设施建设,让卫生室、活动中心等便民服务设施等离群众更近。

在此基础上,县上把移民搬迁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,对低收入贫困户,采取共建或公租的办法进行搬迁,现已有2010户贫困户实现了安居;对无劳力、无积蓄、无安全住房的“三无户”特困家庭,建设30—50平方米安置房,实施“交钥匙工程”;对居住在海拔1500米以上高寒贫困区域的群众开展整体搬迁试点。陕南搬迁政策实施以来,全县已有7701户28808人从贫穷落后的高山地区迁入条件优越的河道公路沿线。

金融支持破难题

资金缺乏是制约贫困户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。镇安县自筹资金2500万元建立精准扶贫贷款担保基金,由县农商行按照不低于1:5的比例为缺少资金的贫困户提供小额贷款,每户可贷款1—5万元,专业合作社和经营大户最高可贷50万元,每年可为贫困户发放贷款2亿元以上。农商行在现行利率基础上优惠30%,政府给予贷款户50%的利息补助。

青铜关镇丰收村移民搬迁点刘长卫等5户移民,利用靠近塔云山景区的区位优势,申请10万元扶贫贴息贷款成立了乡村旅游公司,与省神州假日游公司合作发展度假休闲游,联合经营农家乐,举办秧歌、山歌等民俗风情文化活动,每户年净增收9000多元。据了解,精准扶贫担保贷款试点以来,全县145个贫困村1540户贫困户落实贷款6900万元,1250户6200万元资金正在报审中。

合作社带动探新路

针对贫困户产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产业链条短、技能无保障、市场竞争力弱等实际,镇安县实施合作社带动产业发展工程,实现了组团发展。

永乐镇栗园村位于镇安县城以西3公里,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354户1384人,贫困户128户,占36%。“我们从128户中选择了61户作为扶贫对象,一对一结对子,依托优势精准产业,确定了乡村旅游、豆类加工、土法编织等12个家庭单元产业。”县扶贫办的工作人员介绍说,该村积极实施土地流转,将分散的资源统一规划利用,成立了豆制品加工、畜禽养殖、农家乐等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,贫困户将土地、资金同时入股,既是股民又是工人,实现了双重收入。

目前,全县已发展东川镇罗家营村烤烟、木王镇栗扎坪村旅游、达仁镇象园村茶叶等合作社52个,社员4000多人,其中贫困户社员2450多人,实现了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与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双赢。

园区承载促就业

云盖寺镇花园社区居民朱代芳,今年7月份刚刚进入小区对面的中小企业孵化园打工。说起现在的变化,她喜形于色:“搬迁下来不仅环境好了,每个月还有近2000元的工资呢。”

建设产业园区带动产业发展,跳出农业抓扶贫,是促进贫困户就业扶贫的重要途径。县上依托镇云现代农业园区开展设施蔬菜种植、特色花卉、农业观光旅游等休闲农业服务,解决了当地80多户贫困户就业。云镇花园移民社区配建中小企业孵化园,无偿为企业提供标准化厂房18栋,与企业签订贫困户进厂务工的比例不低于40%的用工合同,可解决搬迁户就业2000多人。

今年,全县推行搬迁点配套发展产业模式,19个镇在西洽会上招商项目68个引资65亿元,每个搬迁点都有1-3家企业,促进贫困群众就近就业。

民生保障“兜底线”

因灾、因病、因学是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。为此,该县实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,对1911户扶贫低保户,通过民生政策帮一把、扶贫开发送一程的措施帮助脱贫致富,对3946户低保户和4218户五保户实行民生托底政策,保障其基本生活。

针对因病返贫,整合卫生、财政、民政、社保等资金600万元,建立县级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基金,患者自付合规费用下降到15%以下,贫困户重大疾病报销比例达到90%左右;该县还针对因学致贫返贫,实施农村贫困家庭中小学生助学、困难家庭大学生助学贷款等项目,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和新入学当年救助面达到100%。(来源:陕西日报)

电子试验机公司

摩擦试验机厂家

电子试验机厂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