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丛花山矾

犁耙水响播洒希望大花草目

文章来源:江津农业网  |  2022-07-21

犁耙水响播洒希望

农村新报讯 记者徐思弘 通讯员杜巍 孔剑 吴志雄

28日,黄梅县杨柳湖大型育秧工厂工作人员在智能化育秧大棚查看稻苗。

犁耙水响处,春潮澎湃时。眼下,全省各地春耕生产进入大忙时节。“提质增效转方式、稳粮增收可持续”是今年农业工作的主线。28日,在全省春季农业生产会议上,副省长任振鹤强调,各地要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,切实抓好春季农业生产,为全省农业竟进提质打牢基础,开创“十三五”农业生产开门红。

近日,记者走访田间地头,看今年春耕生产的新亮点、新趋势--

结构调整:调油降棉

“油菜没种了,今年改小麦!”背靠着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、还有众多小麦合作社 “撑腰”,襄州区古驿镇农民老蒋,狠心将种植多年的油菜抛下了。

老蒋的“狠心”,代表了诸多油农、棉农的“伤心”。

受油菜临时收储政策取消的影响,油菜效益大幅下滑,油菜种植户纷纷改麦、改薯。省内多地区棉农在政府引导下,改种花生等经济作物。

据17个市(州)基层汇总,今年,全省在田小麦1713万亩,同比增加73万亩,马铃薯392万亩,同比增12万亩,油菜1717万亩、同比减159万亩。预计全省春夏播作物面积6542万亩,同比扩大12万亩。粮食计划面积4685万亩、增72万亩,其中水稻3334万亩、增51万亩,玉米1042万亩、增11万亩;棉花意向面积362万亩,比上年调减35.05万亩。

稳粮增收,端牢“饭碗”

十三五’时期,我们不追求粮食连年增产,但要巩固提升粮食产能,实施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战略。”省农业厅厅长戴贵洲如是说。

湖北全省今年水稻面积需稳定在3200万亩以上,其中优质稻面积稳定在2600万亩以上,总产稳定在330亿斤以上。

今年,按照“品种优良化、种植区域化、生产机械化、产品系列化”的思路,我省重点实施 “水稻产业提升计划”。该计划重点加大优质品种的推广力度,推进每个县市优选2至3个主导品种,推进一乡(镇)一品、一区(高产创建示范区、现代农业示范区)一品,提高良种覆盖率。针对不同区域生产条件和不同品种特性,实行一个品种对应一套生产技术,一个模式对应一套技术规程,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,实现“藏粮于技”。

综合种养,“遍地开花”

“稻田综合种养”在我省“流行起来”已有几个年头。农民欢迎、企业得利,政府助力。眼下,这一趋势在各地仍在“升温”。

在黄梅县龙感湖洋湖办事处,记者见识到当地创新的“一稻两虾”模式。

28日一早,老农钱超权在自家虾香稻田里捕捞鲜虾。老钱告诉记者,他共经营着200亩虾稻综合种养模式稻田。“一稻两虾”模式下,每亩地仅小龙虾能收500多斤,稻谷产量不降,品质还会提升。

据洋湖办事处负责人介绍,全办事处的万亩虾稻共作示范区年产优质稻1200万斤,产值2940万元,小龙虾180万斤,产值2700万元,示范区年农业总产值5640万元。洋湖稻虾共作示范区亩均年增收2850元。

今年,我省启动稻田综合种养发展计划。立足市情、县情,充分考虑市场、生产条件等因素,有力有序推广稻-虾、稻-鳅、稻-鳖等稻渔共作模式,打造虾、鳅、鳖“生产-流通-加工-消费”的全产业链创建,力争取得“1 1=5”即“水稻 水产=粮食安全 食品安全 生产安全 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”的良好效果。

“减药减肥”,成效初显

28日一大早,云梦县隔蒲潭镇大余村,马铃薯田间人头攒动。

余湾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请来专家,专门讲解如何使用有机肥,田埂上挤满了过来“取经”的乡亲。

“按测土配方施肥种土豆,去年我的九亩地收入轻松过了10万元!”58岁的老农余运祥向记者现身说法。

说起科学施肥,村民都感受很深。同村的余江涛说:“以前用化肥,虽然成本低,但土豆看相差,还老发疮痂病,卖不出好价钱!”

“自从用上了生物有机肥,产量和质量都提高了不少,亩产由2000公斤提高到现在的3000公斤,收获的马铃薯一个个溜圆饱满,富有光泽,直接在田梗上就被订购一空!”余江涛乐呵呵地说。

近几年,我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,绿色、有机肥被广泛使用,今年省两会,还出台了全国首部“土壤污染防治”地方性法规。

据省植保站统计,去年全省农药实际使用量4.9万吨,比上年减少3.5%。今年,全省植保系统继续通过创新病虫预报方式、集成综合防控技术、大力推广新型植保机械、建设统防统治服务平台、创建融合示范基地等措施,促进农药减量施用。

闵行区浦江镇

余斌

石家庄焦化厂

上海松江妇幼保健医院

乳腺增生结节食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