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耳褶龙胆

陕西志丹县山川染绿尽毓秀红都新颜谱华章叉枝蒿

文章来源:江津农业网  |  2022-06-28

陕西:志丹县山川染绿尽毓秀 红都新颜谱华章

4月17日消息:退耕还林通过十余年的大力实施,使志丹大地主色调实现由黄变绿,保安大地处处呈现“山清水秀地干净、宜居乐业人幸福”的美丽景象。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的志丹县,不仅因红色闻名于世,而且绿色巨变更加令人惊叹!荒山秃岭、黄沙漫天、黄风四季的志丹景象已成为人们永久的回忆。如今,当你踏进红都大地,视线所及远山连绵、层峦叠嶂、天蓝水碧、林茂草盛,满眼的绿色带给人一种震撼,纯朴而智慧的志丹人用自己勤劳双手再造秀美山川,在这片红色土地上谱写了由黄变绿的传奇华章。

1999年,红都儿女响应党中央发出“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” 号召,群情振奋开启人类史上了最轰烈的人工造绿运动。“退耕还林”、“封山禁牧”成为这十多年来最响亮的口号,人人根植于怀、行之于动,矢志改善干涸贫瘠、洪水肆虐、缺绿少树的脆弱生态环境,经过十余年的艰辛努力,志丹大地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这块3781平方公里土地已成为黄土高原上一块绿色天然屏障。

退耕还林人均达到11亩

为了有效改善生态环境,让绿色扮靓红都新颜,志丹县不断加大以退耕还林为主的秀美山川建设力度,全县绿地面积迅速扩张,退耕还林成果日益丰硕。2003年全县林地仅有157.15万亩,截至2012年底全县累计向农户兑付资金9.80亿元,拥有各类林地434.6万亩;国家累计下达志丹县退耕还林建设任务113.23万亩,而如今该县高标准完成114.93万亩退耕还林任务,其中退耕地还林62.51万亩,荒山造林51.92万亩,10.43万农业人口人均达到11亩退耕还林面积,志丹县成为了陕西省集体林重点县。

农民人均直接受益9千余元

志丹县坚持“国家要被子、农民要票子”的双赢目标,出台了“人均3亩基本农田保吃饭、户均3亩-5亩经济林园保花钱,10亩草地保舍饲,20亩林地保生态”的发展规划。 同时,通过退耕还林的实施,过去以粮为纲、广种薄收的低效农业被多业并举、集约经营所取代;过度放牧的习惯被科学饲喂、舍饲养殖所取代。产业结构调整和基础条件不断改善,有效解决了养殖与封禁、种植与退耕之间的矛盾,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。

“退耕之后不用上山种地,让农民从低效的劳动中解脱出来,自己开创门路增收致富。这是退耕还林最大的好处。”志丹县顺宁镇白草堂村村民贺建利这样评价。志丹县农业人口人均直接受益于退耕还林政策补助9425.4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8年的1508元增加到2012年的7872元, 退耕还林不仅使国家有了厚被子, 而且“鼓”起农民腰包子。

山定权 树定根 人定心

明晰产权的林权改革也是发动群众保护森林资源的一项重要举措。志丹县在2008年先行试点的基础上,稳步推进了林权制度改革工作。全县完成林地勘界面积258.7万亩,勘定宗地138707块,产权明晰到户面积238.9万亩,落实家庭承包、分山分林到户率达92.4%,签订林地承包合同23940份,基本完成了“山定权、树定根、人定心”的主体改革任务,使农民真正成为了林地的主人,造林、护林、经营林地的热情更加高涨,呈现出了座座青山有人管、颗颗林木有人护、家家各户得实惠的良好局面。

荒山变绿野 浑水变清澈 生活更幸福

72岁的老党员张万富是志丹几十年生态环境发展变化的见证者,“现在的志丹,荒山秃岭都披上了绿色的新装;早先的浊水浑川,也被清澈的河水取代;无论是城里还是农村,到处都是看不尽的绿色!如今的志丹天更蓝了,地更绿了,路更宽了,人更富了!”他道出了退耕还林给红都大地带来的真实变化。

志丹县山丘区面积占到总土地面积的99.36%,水土流失总面积的88.5%,因此也是全国水土流失重点县区之一。长期以来,历届志丹县委、县政府坚持以“改变穷山恶水、再造秀美山川”为己任,率万民植树造林,聚合力修田打坝,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生态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。全县林草覆盖率由1999年的29%提高到70%以上, 森林覆盖率达到32%,林木绿化率达到39.7%,宜林荒山荒坡绿化率达到88.8%,活立木总蓄积量达350万立方米,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71.1%,先后荣获了全国绿化模范县、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、陕西省造林绿化模范县等众多荣誉称号,志丹大地的主色调逐步由黄变绿。

退耕还林还了黄土高原一片绿,为红都儿女们打造了一个绿色天然氧吧,在志丹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谱写了精彩华章!

船用锚链卧式拉力机

轴承压缩寿命测试仪

石棉蜂窝板弯曲强度试验机

凸轮轴刹车片试验机

刹车片试验机

20kN人造板试验机厂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