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庭荠

彩云之南的农业现代化力量2云南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纪实滇藏木兰

文章来源:江津农业网  |  2022-06-28

彩云之南的农业现代化力量(2)

——云南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纪实

天高地广人和汇聚农业发展磅礴之势

资源丰富而基础薄弱,产品优质但产业滞后,云南农业优势与短板并存;托着农民增收致富梦,事关全面小康大局,云南现代农业这篇大文章必须做好;打高原牌,走特色路,云南在重重制约下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农业现代化之路

对于僻处西南、群山阻隔的云南来说,农业现代化的梦想,长期以来似乎一直颇为遥远——

土地贫瘠,缺水严重,高稳产农田占比低;山谷纵横,地形破碎,耕种收机械化难度大;农业人口科技文化素质偏低,农村劳动力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;产业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投入,而作为一个欠发达省份,钱从哪里来一直困扰着各级政府部门。

这是云南硬币的一面。重重制约之下,要走好农业现代化之路难度可想而知。但是,云南硬币的另一面却给现代农业发展增添了无尽魅力。

走进这片土地你会发现,这里藏着太多的宝贝:说蔬菜,全省1800多种,居全国之冠,松茸、鸡枞等野生食用菌名声在外;说水果,这里从温带品种到热带品种一应俱全,头顶香蕉,脚踩菠萝,跌倒了还能抓起两把草莓;说茶叶,滇藏茶马古道由此起始,普洱茶香飘至今;说花卉,这里有八大名花争奇斗艳,云南山茶甲天下;说药材,三七、天麻、重楼、石斛等名贵中药材琳琅满目,云南白药更是久负盛名;说畜牧说渔业,这里是闻名遐迩的动物王国,畜禽资源新品种和土著鱼品种数量均为全国第一,其中多个品种为云南省所独有。

如此丰富多样的资源集中在一个省份,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也是不多见的,也给了云南农业足够的特色。

不仅如此,云南农业还是高原特色。高原独有的生态环境、光热水土,造就了云南农产品生态环保安全优质的特点。而高海拔与低纬度兼具,又让云南冬有鲜花,夏有雪山,瓜果蔬菜四季飘香。一个省份内既有高原农业,又有冬季农业,这同样极为难得。

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,云南农业由此拥有了四张亮丽名片。立足如此的资源禀赋,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,云南坐拥地利。

而随着近年来中央不断加大对三农、对西部的重视和支持,云南农业发展更是迎来了天时:东部产业陆续西迁,给云南带来了资金、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;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,让云南从边陲之地变为对外通衢;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,也为优质生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。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,古代南方丝绸之路要道上的云南面向三亚、肩挑两洋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,这对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,也带来了更大的机遇。

天时地利齐备之下,能否抓住机遇,把优势转化为胜势,实现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,事关万千农民的增收致富梦想和全面小康的大局,对云南来说至关重要。

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,是关系云南全局与长远的重大战略任务。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告诉记者,这是云南的朝阳产业,是云南最具竞争力的产业,是我们必须做好的一篇大文章。

基于这样的判断,2012年,云南省委、省政府出台《关于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决定》,全方位进行谋篇布局,设立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专项资金,十二五期间省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。从2010年起,云南连续开展对州市政府的农业工作目标进行责任考核,进一步激发了地方政府的干劲。

打高原牌,走特色路,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之路走得风生水起。

开展中低产田改造,改善农技服务条件,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……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陆续出台,为基础相对薄弱的农业强筋壮骨,也感召着省内外有志之士纷至沓来。从联想、阿里巴巴、蒙牛、新希望等大企业集团到一个个怀揣梦想的新农人,各路英杰纷纷入驻,为云南带来了更多的资金、技术和人才。

短板正在弥补,优势日益凸显。天高地广的云岭高原上,汇聚起了现代农业发展的磅礴之势。

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,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、增强农村发展活力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、增加农民收入的多赢之举。云南省省长陈豪表示,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、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,闯出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子。

以多取胜勾勒现代农业缤纷版图散落在云岭高原的特色产品,必须形成适度规模,抱团出击。但土地碎片化的省情,决定了云南发展现代农业不能一味追求规模,而必须充分利用全省的复合型资源和立体型气候,走多产业,多品种,多季节之路

高原特色,这是云南农业与生俱来的优势。但长期以来,这些特色杂乱无章地散落在广袤的丘陵田野、深山森林中,农民自给自足提篮小卖,既缺少规模效应,也没有形成产业链条。

在弥勒市从事花卉苗木经营的吉成园林科技公司副总经理张艳梅,对这一点深有体会:云南是植物王国,但前些年苗木产业为什么竞争不过一些东部省份?因为人家一个镇甚至一个县都在做,有规模,从前端科研到末端销售,产业链很完善。

现在,弥勒市利用当地土壤、气候、资源优势,把花卉苗木作为全市的支柱产业来打造,推进基地化、良种化、标准化和产业化生产,这无疑也让张艳梅增添了动力和信心。

弥勒市农业结构的调整,体现的是云南全省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大战略。

农业结构怎么调、调什么,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。云南省委副书记钟勉表示,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,要遵循市场规律、农作物生产规律、区域气候变化规律,宜粮则粮,宜牧则牧,宜林则林,构建特色鲜明的区域发展格局。

在这一思路的引领下,全省各地找准自身优势,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,实现产业化整体开发,带动着云南农业从小、散、弱一步步迈向大、强、优。

当然,云南也必须面对这样的现实:全省国土面积虽然有40万平方公里之多,但是山区、半山区占到了94%,耕地碎片化状况突出。

这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像东北、华北一样,单独一个产业,动辄成千上万亩连片发展。云南最大的优势不在于‘大’,而在于‘多’。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特点,若干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地区,形成了特有的复合型资源、立体型气候。云南省副省长张祖林告诉记者,因此,在农业产业时空分布上,我们必须走多产业、多品种、多季节的路子。

多产业——云南构筑起了高原粮仓、山地牧业、特色经作、淡水渔业、高效林业、开放农业六大产业板块,做到山上是经济林果,坝区有粮食蔬菜,圈中有猪鸡牛羊,力求把全省丰富多彩的资源用足用好。

多品种——鲜食品种和加工品种、早熟品种和晚熟品种、高档品种和大众品种共同开发,瞄准不同的市场需求,实现人无我有,人有我优,人优我特。

多季节——利用海拔高差和光热资源强化冬季农业开发。无论北方冰天雪地,还是南方高温湿热时,云南总是一片生机盎然,果蔬四季飘香,终年供应。

秉持着以多取胜的理念,如今的云岭高原上,勾勒出了现代农业的全新版图、缤纷画卷。一片片闲置的荒山荒坡被开发出来,一个个特色农业产业不断成长壮大,向着百亿元甚至千亿元产值迈进。

2014年,全省咖啡面积187万亩,产量11.8万吨,均居全国第一;橡胶面积830万亩,产量42.6万吨,全国第一;鲜切花面积105万亩,产量83亿枝,全国第一;

此外,茶叶、甘蔗面积全国第二,蚕桑面积全国第三,马铃薯面积全国第五,肉牛存栏全国第三,生猪存栏全国第五……

对于看准了市场、找准了优势的产业就一定要集中力量发展和打造,对于没有市场、没有优势的产业要坚决退下来,只有结构优化了才能确保转方式能够转出发展空间、转出生产效益。云南省农业厅厅长张玉明表示。

这种结构优化,不仅包括一产之间种什么养什么的调整,而且也涉及一二三产之间的调整。从种养业到加工业、旅游服务业,云南农业的产业链、价值链正不断延展,实现着一二三产的融合互动,把云南的味道、云南的美丽,散播得更远更广。

菊花台花千骨菊花裙……刚刚过去的这个秋天里,2015中国第三届切花菊品种展示会在嵩明县的农业科技园盛装亮相,昆明虹之华园艺有限公司自产的120万朵菊花色彩缤纷、形态各异,各种流行与古典造型让游客流连忘返。不仅有不菲的门票收入,同时也提升了嵩明乃至全省花卉产业的知名度。云南省花卉示范园区管委会主任姚兴国说。

成都展示柜订做

排风机

PSP钢塑复合压力管

ILS迪士尼验厂

回收电子呆料

中东地区装船前检验PC证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