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河口苹婆

山东商河林下经济成农民致富新路0土田七

文章来源:江津农业网  |  2022-06-28

山东:商河林下经济成农民致富新路

12月20日消息:近年来,山东省经济欠发达县商河县大力发展以林下特色养殖、种植为主的林下经济,不仅突破了传统林业生产周期长、见效慢的不足,而且增加了林业附加值,开辟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。记者采访也发现,目前农民发展林下经济仍面临资金紧张、土地限制规模扩大等制约,期盼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。

一、昔日林下“撂荒地”如今变成“聚宝盆”

商河县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县,经济基础较为薄弱。同时,这个县林业资源丰富,全县林地面积有43.5万亩。树多了,但林业生产周期长、见效慢的问题却让致富心切的农民很着急,一片片墨绿色的伞盖下的空闲地着实令人可惜,如何才能实现“远期得林”和“近期得利”两不误?

记者日前来到商河县贾庄镇贾洼村,农民扈广海正在自家的养貉基地里忙着给貉喂食。记者看到,一排排的貉笼整齐地摆在林地里,每个笼舍里都有两三只貉,或是悠闲地转悠着,或是窝在一起闭目养神。

扈广海告诉记者,这几年,毛皮市场价格不断走高。貉子的习性是喜凉爽,怕高温,树林能降低内外温、湿度,给貉子营造空气清新的环境,避免夏天对貉舍的暴晒。他的养貉基地共占用25亩,都是从其他村民手中流转过来的,每亩年租金1000元。

“一亩地可养30组小貉,每组貉子是1公2母,半年后就能收到效益。每组貉子的养殖成本2100元,母貉每年产崽一次,每次产崽七八只,现在按现在的行情,售毛皮每张貉子皮能卖到700元左右,一只母貉一年的收益在2000元左右。”扈广海说,目前基地的貉子存栏量3000余只,预计年出栏2000多只,年收入120万元。

商河县林业局副局长闫家河介绍,林下发展种养业,具有投资少、回报快、产值高的特点,农民易于掌握。近年来,商河县大力发展特色“林下经济”,林下养殖獭兔、貉子、狐狸、珍珠鸡、黑猪、孔雀、家禽,林下种植双孢菇、木耳、中草药等多种循环经济模式在全县遍地开花,成为农民林下致富的一条捷径。

韩庙乡獭兔养殖的大户周云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:“一只獭兔3个月可出栏,按现在行情扣除饲料、防疫等费用,每只出栏纯收入20元,按每亩地可养殖600只计算,以公司收购价每亩年可净赚4万余元,再加上每亩速生杨成才后的林木收入,在林下建一亩獭兔养殖小区一年纯收入就可达5万余元,包上几亩林地就比离乡背井外出打工的收入高出好几倍。”

看到林木林下两头有赚,村里的能耐人纷纷返乡林下创业。目前,韩庙乡已建成25个林下獭兔养殖小区,8个标准化林下养殖基地,养殖户460多户,遍及全乡45个行政村,獭兔存栏量达到40万只,年出栏商品兔180余万只,仅此一项全乡人均年增收2100余元。

“过去林地光种树,林下的地都撂荒没人用,现在成了‘香饽饽’,大家都争着承包下来搞林下养殖和种植。”周云军笑着说。

二、“抱团”闯市场提高抗风险能力

近年来,养殖市场价格波动明显,门槛也相应提高,单打独斗已难以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生存。为尽快实现林下种养业由“粗放型”向标准化、产业化、一体化转变,商河县从加强科技服务和政策引导入手,鼓励农民通过合作社模式组团发展,实行统一购料,统一建棚,统一供种,统一价格,统一回收,统一销售,“抱团”闯市场,提高抗风险能力。

贾庄镇昌利林下养貉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9月,现有社员10人。合作社推行种苗引进、饲料兽药采购、防疫保健、技术指导和貉及皮毛销售“五统一”服务模式,为社员提供产前、产中、产后的全方位服务。当市场价格不好时,合作社统一将貉皮存放在冷库里,等价格好时再择机统一销售,降低了投资风险,“抱团取暖”在应对市场变化时也增加了成员的主动权和话语权。

目前,昌利林下养貉专业合作的貉子存栏量已达到6698只,利用林地面积达到80亩,还带动9个村的养殖小区入社。

商河恒旺麝香鼠养殖合作社采用“合作社+基地+农户+市场”的模式,形成“产、供、销、技术”一条龙服务体系,延长产业链。目前,合作社麝香鼠存栏达到1万余只,增加农民收入1000余万元,人均增收8000余元。

怀仁镇杨家村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地黄、丹参等中草药品种,目前已建成110亩。通过专业合作社与济南禾宝中药有限公司签订合作订单,解决了中药材的销售问题,实现社员从栽植、管理到销售,都有专业合作社统一进行技术培训,统一指导管理,统一收购、销售,每亩可收药材800公斤,纯收入4000多元。

价格上去了,销路还不愁,“真金白银”让个体养殖户纷纷加入到专业合作社的队伍中。目前,商河县成立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53家,涉及林下养殖獭兔、狐狸等,林下种植食用菌、丹参和林产品加工等产业,经营林地面积近10万亩,带动农户3万余户,发展苗木面积1.5万亩,果园面积2.42万亩,各类畜禽养殖130万头只,年增总产值4亿余元。

三、林下“钱”景广 建议加大政策资金扶持

商河县林业局副局长王必溯介绍,林下经济的发展缩短了林业经济周期,增加林业附加值,既解决了林木生产周期长、见效慢的难题,又破解了林下土地资源闲置问题,开辟了农民增收新渠道,让农民不砍树、不外出照样能致富。

养殖户告诉记者,林下养殖的鸡、鸭、鹅及黑猪等,因采用林下散养模式,生存环境好,活动量足,疾病少,并以林下草类、昆虫等作为部分饲料来源,出产的肉质细嫩鲜美,口感佳且安全无害,成为目前市场上备受推崇的生态肉制品。

比如,商河县2010年投资400多万元建设的117亩的林下生态养猪(鸡)示范区,主要养殖里岔黑猪等高档新品种,市场现价每公斤鲜肉50元以上,还供不应求,年产值达到500万元以上,林下“钱”景广阔。

但采访中,部分农民和基层干部向记者反映,随着种养规模的不断扩大,资金缺乏已成为制约林下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。扈广海告诉记者,为了扩大养貉基地的规模,他贷款30多万元,但贷款利息达到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近30%,一年光利息就要4万多元,资金压力很大。

记者采访发现,目前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还比较少,除农信社、邮政储蓄银行外,其他银行很少提高这方面的贷款。同时,林权抵押贷款期限短、利息高,贷款期限一般都在5年以下,令林农难以接受。

基层干部建议,金融机构应适时调整信贷结构,加大对发展林下经济资金的投入力度,对林下种养殖户优先贷前调查、优先评级、优先授信、优先核发贷款证,对有一定能力、技术和规模的种养殖户,适当扩大授信或贷款额度,帮助种养殖户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。

同时,随着林下经济的迅速发展,对林地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。一些养殖户告诉记者,目前土地流转主要靠村委或他们个人去协调,由于缺乏统一组织,承包土地的难度越来越大,个别农民不按合同要求大幅上涨租金,不利于他们的长远发展。此外,林业保险比较缺乏,一旦遭受自然灾害等造成经济损失,缺乏保险保障。

王必溯建议,在保护林地家庭承包经营权的同时,应积极加快集体林权流转、林权交易市场监管制度建设,在调地、配套设施等方面加强组织协调和全方位服务,促进林下种养业扩大规模,提高规模效益。同时,尽快完善林业保险,针对“林下经济”推出适合的保险种类,给林农吃上“定心丸”。

减震器疲劳寿命试验装置

胀紧套扭转破坏测试机

弹簧钢丝拉力机

双质量飞轮静态低频(高频)耐久疲劳试验方法

传动轴扭转间隙测试机

气弹簧拉力机